紅樓夢脂本各版本間有何關係?

紅樓夢脂本各版本間有何關係?

既然都是脂硯齋一人批的,按理說應只有一版本才對,怎麼會有這麼多版本?如甲戌本和庚辰本差別還是挺大的,是不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批本?

因為整個創作過程中因為進行修改或其他原因,謄抄了不止一次。甲戌本是較早一次謄抄的版本,庚辰本等相對而言是晚些時候謄抄的版本。

以下是關於紅樓夢版本的比較簡潔而詳細的述要,可以看看(為節約時間,直接複製,非本人原創):

紅樓夢》的所有版本都可以分為脂評本與程高本兩大系統。程高本系統包括程甲本、程乙本,以及這兩種版本繁衍出的各種子孫後代。脂評本系統現存有十二種: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戚寧本、列藏本、己酉本、甲辰本、夢稿本、鄭藏本、卞藏本。程高本系統其實也是脂評本系統的一個分支,跟甲辰本、夢稿本最為接近,程甲本、程乙本的正文中都混有少量未刪乾淨的脂批。

脂評本系統中,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都題名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三種版本都成書於曹雪芹生前,故曰「三脂本」。但現在我們看到的不是脂硯齋的原始手跡,而是過錄本。三脂本當中又以甲戌本最早,保留有最多的原稿信息,脂批的密度也最大。比如,頑石神話就只有甲戌本中是交代完整的,《金玉姻緣贊》也僅存於甲戌本中。就正確理解曹、脂原意來說,甲戌本彌足珍貴,稱之為國寶亦不為過。這也是2005年上海博物館花重金將甲戌本從美國購回的原因。但甲戌本僅殘存16回(第1-8回,第13-16回,第25-28回),很不完整,這是一個極大的遺憾。己卯本、庚辰本的脂批密度僅次於甲戌本。但己卯本僅剩下43回(第1-20回,第31-40回,第56-58回,第61-70回)。而庚辰本卻保留有78回(第1-80回,中間缺第64、67回,第22回缺尾文),在三脂本中是比較全的。所以,市面上出的脂評本很多都是以庚辰本為底本。但庚辰本不管是文字質量,還是書法水平,都比甲戌本差得遠。特別是庚辰本的前11回幾乎沒有脂批和標題詩。故,單純依賴庚辰本遠不足以還原《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原始風貌,必須跟甲戌本、戚序本相配合才行。

蒙府本、戚序本、戚寧本是脂評本系統之中的另一個小系統,一般稱之為「蒙、戚三本」。戚序本是一種帶有戚蓼生序的《石頭記》,現存有80回,在上海,故又稱「戚滬本」。戚序本也是最早被印刷出版的一種脂評本。1911年、1921年上海有正書局的老闆狄葆賢兩次將戚序本拍照影印出版,戚序本的這兩種影印本被分別稱為「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由於戚序本的原件不容易見到,所以網上的影印圖片一般都用有正大字本來代替。戚寧本是戚序本的姊妹本,現存於南京(江寧),故加一個「寧」字,以示區別。蒙府本據說出自清代某個蒙古王爺的王府之中,存有120回,但其後40回是後人依據程高本補配的,所以一般提到蒙府本,都只談其前80回。蒙府本、戚序本、戚寧本三者是同源的,共同發源於一種經過了立松軒篡改的脂評本。這三種版本的雙行夾批都是脂批,但其回前總評、回末總評以及蒙府本獨有的側批,均是出自立松軒之手。蒙、戚三本是保存脂批數量僅次於三脂本的又一個脂評本小系統。這三種版本的雙行夾批有一部分甚至是三脂本漏載了的脂批(比如「雖離別亦能自安」一句),而且蒙、戚三本的第22回尾文也是三脂本脫漏了的原著原文。因此,要還原《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原始風貌,除了三脂本以外,也絕對離不開蒙、戚三本的配合。只是蒙、戚三本中的偽脂批數量也特別大。讀者需要分清哪些批語是脂硯齋等圈內人的原批,哪些是立松軒等後世讀者所加。

其餘各種脂評本,脂批數量都比較少,有版本研究的價值,但對於正確解讀曹、脂原意,意義不是很大。其中,列藏本在晚清流入俄羅斯,蘇聯時期收藏於列寧格勒(今彼得格勒),故名之曰「列藏本」。該版本有一部分批語跟庚辰本重合,還有將庚辰本脂批混入正文的痕迹,故也能證明其為一種脂評本。但列藏本、甲辰本上都混有大量後人評語,良莠不齊。己酉本幾乎無脂批,但其第22回尾文跟蒙、戚三本相同,可互為映證,說明那是曹雪芹的原文。甲辰本是經過了夢覺主人篡改的一種版本,乃是程偉元、高鶚整理的程高本所用的主要底本。夢稿本是在程高本成書以後才拼湊出來的手抄本,在脂評本系統中成書最晚。鄭藏本僅存第23、24回,是殘存回目最少的脂評本,原是鄭振鐸家的藏品,故姓鄭。卞藏本是2006年才被發現的一種最「新」的脂評本。

最理想的脂評本,正文方面應該優先以甲戌本為底本,甲戌本缺失的回目以庚辰本來補,庚辰本缺失的回目又以戚序本來補。脂批方面,應該彙集甲戌本、庚辰本脂批,加上戚序本雙行夾批,剔去戚序本的回前總評、回末總評以及蒙府本側批。這樣就比較完整了,而且也不至於讓偽脂批魚目混珠。但市面上並沒有這種版本。最接近的是三聯出版社的《脂硯齋評石頭記》,但該版本未剔去戚序本的回前總評、回末總評以及蒙府本側批。庚辰本所缺失的第22回尾文,也並未用戚序本補上。

網上所謂的各個版本的介紹只是一個粗略的大概,實際上,各個版本的關係目前並沒有統一定論。

如果仔細看紅樓夢版本的專著,會發現不同的書(學者)在版本上爭議是很大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結論,結合這些版本和個人的看法綜合如下:

1.普遍公認的最接近原本的是甲戌本。

這個甲戌本,一開始被認為它可能就是脂硯齋自己收藏的版本,但是後來又有專家考證它也是個過錄本。

但是,個人認為,即使甲戌本是個過錄本,它也是其主人準備珍藏一輩子的本子,因為這位抄手抄的如此認真工整不說,最主要的是每一頁的中縫都抄有【石頭記】【卷一】【脂硯齋】的字樣。

過去手抄本,主要是兩個目的,一個是賣錢,一個是抄去自己看,如果為了拿去賣錢或者自己隨便閱讀的話,根本沒必要這麼認真的在每一頁都寫下這些和正文沒有太大關係的字。(當然,真正的過錄指的是和原書一模一樣的,但是實際中為了賣錢或閱讀如此操作的不多)

另外,這個本子上有【詩曰】,留空白,顯然是缺詩待補的,所以也有觀點認為這就是脂硯齋的自留編輯本。

2.庚辰本和己卯本。

普遍認為紅樓夢三真本是指甲戌,庚辰,己卯本。

庚辰本有78回,保留脂批很多,己卯本殘存不到四十回。

庚辰本是最完整的本子,但是裡面字詞抄錯的非常多,後面的幾回多到數不清。

這兩本書分別有【庚辰秋月定本】【己卯秋月定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的字樣,這兩本書是怎麼來的?

來源說法很多:

①這兩本書是過錄本,原本可能是怡親王府的,有鈔胥偷偷地找人過錄,所以抄的很馬虎。

②這兩本是來源於同一個底本,也有說庚辰本的底本是己卯本。

③庚辰本己卯本的底本不是甲戌本,而是另外一個底本,很可能是還沒發現的脂硯齋三閱本。

3.夢稿本。

此本非常的複雜,有認為此本是偽造的,但是多認為它不是偽造的。

這個本子有大量修改痕迹,修改的很多文字是照著程乙本修改的,但是目前考證出來的,前80回里有少部分回目可能是來源於比較早的祖本。

此本上面有【蘭墅閱過】的字樣,蘭墅即高鶚,所以一開始被當做是高鶚修改紅樓夢的底稿本,後來又考證出此本可能高鶚真的只是「閱過」,卻沒在上面動筆,這些塗改屬於另外一個人的。

4.蒙府本。

這個版本可以看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是如何變成石頭記的。

關於此本說法差異很大,個人覺得比較合理的:

此本是過錄本,原本是一位叫立松軒所抄。今天看到的大量的不屬於脂批的,每回前回後有詩和總評的,風格統一,八九百條可能都是這個立松軒做的。

這個立松軒,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把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名字刪去,改成石頭記,41回之前有許多脂批,並有【脂硯】的名字,全部被換成字數等同的或者其他字代替。而41回之後,立松軒索性連脂批懶得抄了,寫了大量他自己的評語,最莫名其妙的是,他將脂硯齋的名字刪去後,稱他是金聖嘆,自己則是脂硯齋的後繼者。

噫!作者已逝,聖嘆雲亡,愚不自量,輒擬數語,知我罪我,其聽之矣。(《蒙府本》)

鄧遂夫先生認為,去掉脂硯齋這個名字是畸笏叟所為,因為正常人抄錄,如果不想脂硯齋的名字出現,只要不抄就可以了,何必用相同的字代替呢?他推斷是畸笏叟在原本上挖補掉脂硯齋,再用字填上,也有道理。

總之,這個本子的主人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刻意的去掉了脂硯齋的名字,但是還保留了一些脂批。

5.夢覺本。

這個奇葩本子,這個奇葩的夢覺主人,不知道是何方神聖,特意在這個本子上寫道,原書批語過多,影響讀者的靈機,所以把批語刪除。

此書已經不叫石頭記了,而叫紅樓夢了。

早先人們認為高鶚程偉元是續書者,但是對比夢覺本才發現,程高本可能是以此本修改紅樓夢的,很多不是高鶚的改筆,而是這個夢覺本的主人所改的。

寶釵的燈謎也就是這個本子改成了黛玉的,另外還有許多修改文字,所以這個本子也是來源於脂批本,可是被這個夢覺主人全部刪去了,只有很少的一些批語殘存。

脂硯齋的名字在蒙府本被刪去了,到了夢覺本,連批語都沒了,這個立松軒和夢覺主人都是奇葩。

原本評註過多,未免旁雜,反擾正文。今刪去,以俟後之觀者凝思入妙,愈顯作者之靈機耳。(《夢覺本》)

6.戚序本,舒序本,鄭藏本,列藏本。

這幾本可參考網上的介紹,爭議不多。

引述 @國學之光 的答案:

謝邀。這個問題太大,且非常專業,一般人看不懂,在此只簡述各版本的傳承。

簡單點說,在作者手中,《紅樓夢》的書名經歷了《石頭記》---《紅樓夢》---《石頭記》的過程。

自曹雪芹五次批閱增刪之後,《紅樓夢》版本分為兩條路線:

第一條是手抄本脂本路線:鄭藏本《石頭記》——夢稿本《紅樓夢》(初評)——甲辰本《紅樓夢》(二評)——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三評)——庚辰本/己卯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四評)——蒙府本/戚序本《石頭記》(五評)。

(註:這裡面有些是後期過錄本,此不以抄成時間而僅以內容先後排序。作者在作新本時,少量內容也並非完全承襲母本,而是來自於祖本。)

第二條是印刷本程本路線:甲辰本《紅樓夢》——程甲本《紅樓夢》;

夢稿本《紅樓夢》+程甲本《紅樓夢》——程乙本《紅樓夢》。

2. 具體點說

1)鄭藏本《石頭記》是所有版本中最古老的,其他版本都共同具有的很多內容,它沒有,是原生態版本。那時晴雯的名字都不叫晴雯,而叫檀雲。易名為《紅樓夢》以及脂硯齋開始初評應該都是在這個版本之後。

2)自1754甲戌年脂硯齋重評,將書名從《紅樓夢》改回到《石頭記》之後,他一直都用《石頭記》之名來修改和抄評,從此與《紅樓夢》無涉。

可以這樣說,以《石頭記》命名的多數為後期版本,而以《紅樓夢》命名的則全為早期版本,特點是異文比較多。

3)在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之後,脂硯齋甲戌重評之前,曹雪芹仍然在對《紅樓夢》做修改甚至是較大的修改,主要體現在夢稿本上,尤其是夢稿本的後四十回。

但在脂硯齋1754年甲戌重評之後,曹雪芹對《紅樓夢》已不聞不問,只剩下脂硯齋一個人在戰鬥了。如中國紅學會副會長蔡義江先生所言:」曹雪芹最後十年沒有在寫,也沒有在改《紅樓夢》。「

4)夢稿本是目前多數存世版本的祖本。

如,《紅樓夢稿》第二十回,李嬤嬤罵襲人一段:

夢稿本《紅樓夢》:故還說道:我低著頭,原沒看見你老人家。(原文)

夢稿本《紅樓夢》:少不得分辨說:病了,才出汗,蒙著頭,原沒看見你老人家。(修改文)

甲辰本《紅樓夢》:少不得分辨說:病了,才出汗,蒙著頭,原沒看見你老人家。

程甲本《紅樓夢》:少不得分辨說:病了,才出汗,蒙著頭,原沒看見你老人家。

庚辰本《石頭記》:少不得分辨說:病了,才出汗,蒙著頭,原沒看見你老人家等語。

戚序本《石頭記》:少不得分辨說:病了,才出汗,蒙著頭,原沒看見你老人家等語。

蒙府本《石頭記》:少不得分辨說:病了,才出汗,蒙著頭,原沒看見你老人家等語。

由原文到改文,這種先後順序是不可逆的。

夢稿本本身是稿本,只帶有少量的批語,用括弧標出,它的母本應是脂硯齋的初評本。如第六回,劉姥姥進大觀園,劉姥姥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

夢稿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批:小家氣象,不免東張西望),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甲辰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程甲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甲戌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庚辰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戚序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蒙府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夢稿本中的「批」字和括弧都是原文所帶。很明顯,該本中的批語轉變成了後代版本中的正文。

4. 為何程偉元在1791年印書時選用了較早的版本甲辰本呢?一是,該版本在所有手抄本中最完整。二是,該版本的名字叫《紅樓夢》,《紅樓夢》比《石頭記》有名。明義在1758年詩中提到的是《紅樓夢》,永忠提到的是《紅樓夢》,袁枚提到的是《紅樓夢》,高鶚在1791年的程甲本《紅樓夢》序中寫道:「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者,幾廿余年......"。

脂硯齋自1754年」甲戌重評「至1774年」甲午淚筆「,又評了20年《石頭記》,這20年算是白忙乎,坊間都不認,坊間認的是早期傳抄出去的《紅樓夢》。明義還說了一句:」惜其書未傳, 世鮮知者「,」惜「字說明,《紅樓夢》在1758年的不少年前就傳出去了,因為當時沒傳開而遺憾。

這些早期流傳的版本包括舒序本《紅樓夢》、卞藏本《紅樓夢》、夢稿本的母本《紅樓夢》、甲辰本《紅樓夢》等等。這些版本都早於1754年的甲戌本。

脂硯齋真是可悲之至,他的批語不但在程偉元高鶚印程甲本時都被全部刪除,而且還選用了一個早期的版本。讀者也跟著可悲,讀了個較早的版本。更可悲的是,胡適先生看重程乙本,因而在1982年以前通行出版的《紅樓夢》版本校訂都是以程乙本為底本的。程乙本的底本更早,回看上文,他的底本是程甲本+夢稿本。

1982年,在馮其庸先生主導之下,《紅樓夢》的底本由程乙本改成了庚辰本,這是紅學家們的一大貢獻,他們看出了哪個版本更好。不過庚辰本並不是作者的最終版本, 最終版本是魯迅先生所看重和使用的戚序本。

甲戌本是脂硯齋藏本的過錄本,有其人從1754年重評一直到1767年離世的全部評語,有獨出的凡例和一僧一道變補天石為寶玉的四百餘字,黛玉眉目尚未擬定,用方框空缺待補。為清人收藏時便已殘缺不全,只存八卷32回,現存的本子為胡適所發現,獨存16回。批語密集、信息量豐富,後人改動痕迹少,價值極大,是新紅學的肇始。

己卯本和庚辰本同出一脈,二者都避怡親王允祥的諱,皆為怡親王府定本的過錄本,也是大部分晚出抄本的祖本,其一僧一道變石為玉的四百餘字因抄手翻頁失誤而缺失,十七十八尚未成功分回,十九回、八十回題目還未擬出,第六十四、六十七二回於母本定稿時便已缺失,這一系列抄本是曹雪芹生前最後一個定稿本,部分修改了甲戌本中自相矛盾之處。「脂硯齋凡四閱評過」,1759-1760年。

戚序本(四種)和蒙府本是怡親王府定本的整理本,都保留了前者特有的六十三回芳官改名的大段譯文,而原缺失的章回回目分段都已補上,帶有一定官帽氣息。其中戚序本出現最早,率先打破了程高本一家獨大的局面,為新紅學的出現做出一定貢獻。特徵是卷首的戚蓼生序。

甲辰本前身是己卯庚辰一系的抄本,整理者對原文情節隨意做了大量刪改,著名的有芳官改名、探春放風箏、賈政自省、賈母談寶玉、黛玉搖搖擺擺,其改動為後世的刻本全盤繼承,是程高本的前身。為了彌補自己刪改原文的事實,大量底本的批語被棄置不用了。和程高本的區別在於六十七回選用了戚本系統,字數多出三分之一以上。

列藏本是個晚出的拼湊本,其冷月葬詩魂與甲辰本一致,秦鍾未能轉醒,大量庚辰本批語混入正文,黛玉眉目最為合理。是十七十八回已分回卻未給出題目的唯一一例。

夢稿本全書一百二十回,前七回是己卯本的過錄,後四十回是程乙本和一個程高本抄本拼湊而成,其餘回目是一個經過文人部分改動脂硯齋評本,本書改文則全同程甲本。是脂本的尾聲。

舒序本、鄭藏本、卞藏本、靖藏本分別因拼湊太多、殘缺過甚、爭論較大、迷失無考至今尚無準確公論。

程甲本來源於甲辰本,程乙本修補了前者的許多破綻,並減少了口語的使用。二者為了掩蓋續書的真相又改動了原書部分情節,比如柳五兒為了承錯愛死而復生。

有清一朝的刻本大多以程甲本為底本,建國後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本選用程乙本。1975年重新校對、82正式出版的紅研所版紅樓夢則選用庚辰本。著名的嶽麓書社版選用夢稿本,遺憾之處在於未能排除程甲本的改文。

總共確定的只有兩個版本,甲戌本和怡府過錄本,即脂硯齋重評和四評的兩種,可惜首評(原稿)和三評的版本仍未出現於世。

先有《紅樓夢》甲辰本,後有《石頭記》」甲戌「本

一、 所有版本成書都不應早於乾隆四十六年底

僅從《隨園詩話》十六卷自刻本第二卷第二十三條袁枚所記載明義的題紅詩,看不出明義抄寄題紅詩給袁枚的時間,但是可以從同卷上下詩話條文中找到蛛絲馬跡。

袁枚《隨園詩話》十六卷自刻本第二卷第十七條詩話,記錄了「香亭弟出守廣東,余賦詩送行」,由於袁枚之弟袁樹在乾隆四十五年出守廣東肇慶知府有史可查,那麼同卷第二十三條所記有關《紅樓夢》史料詩話,從時間上來講,應該發生在袁枚之弟「香亭弟出守廣東,余賦詩送行」之後。

明義所言」惜其書未傳「應與吳雲所言」四庫全書告成,稍有流布「,在時間上應是有機鏈接。四庫全書告成於乾隆四十六年底,《紅樓夢》才開始傳播。

《紅樓夢》前八十回中,至少有乾隆四十六年年底前還在寫的兩個鐵證:其一柳絮飄舞時,東南沿海發生了海嘯,應是乾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九日發生的」台灣海嘯「。其二」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應來源於乾隆四十六年才出版的《笑林廣記》。

二、夢稿本、甲辰本底本應最早

據國學之光先生研究,夢稿本本身是稿本,只帶有少量的批語,用括弧標出,它的母本應是脂硯齋的初評本。如第六回,劉姥姥進大觀園,劉姥姥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

夢稿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批:小家氣象,不免東張西望),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甲辰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程甲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甲戌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庚辰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戚序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蒙府本: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忽見堂屋中柱子上……

明義《題紅詩》中說」惜其書未傳「,表明傳播早期是以《紅樓夢》為書名進行傳播的。以《紅樓夢》為書名的夢稿本的」批語「被其它版本誤抄為正文,特別是被以《石頭記》為書名的版本抄成正文,應該是現有《紅樓夢》書名,然後才有《石頭記》書名。甲辰本以《紅樓夢》為書名,應是乾隆四十六年底(1782年初)書問世後,由《紅樓夢》早期底本於乾隆四十八年即1784年甲辰年抄寫而成。

三、 庚辰本、甲戌本應晚於甲辰本

庚辰本第七回寫有玻璃窗,照後文來看應是」透明玻璃窗「。雖說宮廷安裝」透明玻璃窗「在乾隆三十五年四月,圓明園的淳化軒新建宮殿的後殿窗戶安裝玻璃。此為中國最早安裝透明玻璃窗之事。民間以及巡撫衙門安裝玻璃窗,應不早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袁枚安裝有色玻璃窗。此年江蘇巡撫伍拉納衙門尚未安裝有色玻璃窗,不談說安裝"透明玻璃窗」。庚辰本第七回有「透明玻璃窗」,表明庚辰本成書應不早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第四十三回 庚辰本夾批:「近聞剛丙廟又有三教庵,以如來為尊,太上為次,先師為末,真殺有餘辜,所謂此書救世之溺不假。」據紅友YUKUAI2020研究,此條脂批應作於乾隆乙巳(1785年)或丙午(1786年)年。

按:高枏《高給諫日記》卷一記載:「九愚言:西直門外二十里八寶山,回顧萬壽山。明永樂太監剛丙在上庄御韃子。韃子於陣上斬其首。剛丙不自知,馳歸,倒於八寶山,因葬焉。剛相祖墳葬此。」昭槤《嘯亭雜錄》卷八「西山活佛」條下記載:「乾隆乙巳、丙午間,有順義民婦張李氏,善醫術,兼之符籙祈禱之事,病者服其葯,輒瘥。又有宦家婦女為之延譽,爭建西山三教庵,西峰寺與之居,虔為供奉,號為西山老佛。後燒香者既眾,男女雜沓,頗有桑間濮上之疑,為有司所懲治,將張李氏伏法,其風始熄雲。」北京八寶山就在西山前,這個三教庵就是庚辰脂批中所說的剛丙廟之三教庵無疑,看來現庚辰本的這條夾批出自乾隆乙巳(1785年)、丙午(1786年)逃不了了。

從庚辰本第七回「透明玻璃窗」應不早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從庚辰本第四十三回脂批」近聞剛丙廟又有三教庵「,而三教庵爭建於乾隆乙巳年(1785年)、丙午年(1786年)。庚辰本明顯是被」做舊「了的乙巳本或丙午本。為何這樣做呢?主要是為了防文字獄。由於甲戌本公認文字質量高,不少學者認為是修改己卯本、庚辰本的結果。其實」做舊「,作者還是解決不了遭遇文字獄的可能。只有作者」死了「,才死無對症,才有」避禍「的可能,因此記錄有作者、評者死亡的甲戌本應該晚於甲辰本,也晚於庚辰本。

從抄本底本來看,應先有《紅樓夢》甲辰本,後有《石頭記》」甲戌「本。

早期草稿:鄭藏本

初評:紅樓夢稿本

重評:甲戌本

三評:遺失。。。個人認為《甲辰本》和《戚本》是三評的抄本再抄本。原因是兩版第一回都把「紫芸軒」誤抄成「紫芝軒」。「胡州」抄成「湖州」,相同錯誤很多,不相同錯誤也很多。我不認為依據不同抄本,能碰巧抄錯成這樣。互相抄的可能性也不大。只能是有共同祖本。

四評:己卯本 庚辰本。這個版本「英蓮」換成了「英菊」,可能是最後關頭作者變主意了。而且有可能就是曹家托給怡親王府的最後定版。

紅學小白,以上純個人瞎猜。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誰也無法肯定當年到底是怎麼回事。這麼多版本,其中是不是有人以假亂真?是不是抄寫問題?是不是原作者自己的改動?

對於幾百年以降的讀者,好的校本比原本更實際。影印版買一套看個新鮮就行了,很多字跡完全無法辨別,還不是要看現代排版的來核對。

下邊的版本是網上找的按時間順序,11之前是手抄「脂本」,「程本」是印刷版.

個人感覺最後一版的情節和用詞最合適,當然紅學界吵來吵去是沒有盡頭了. 高鶚的續寫應該不是獨立完成,估計是一個出版班子根據殘本整理而成,後四十回里不乏精彩片段,最好的一段是黛玉之死和寶玉辭父. 看不上高鶚的也沒有拿出更好的給讀者.

所以程乙本是最新也是最佳版本. 供您參考.

一、甲戌本;

二、己卯本;

三、庚辰本;

四、戚序本;

五、蒙府本;

六、甲辰本

七、列藏本;

八、舒序本;

九、楊本;

十、鄭藏本;

十一、舒序本;

十二、程甲本;

十三、程乙本。

根本沒辦法理清,也沒有證據證明哪一本最接近原筆。現在匯校的眾多版本,包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都范了同一毛病,過分地遵循於某一底本了。

推薦閱讀:

🎈 相关推荐

双色球开奖直播是在中央几台?彩票在哪个电视台播放?
我的世界怎么给称号 我的世界怎么给称号进行设置
预付365商城下载

我的世界怎么给称号 我的世界怎么给称号进行设置

📅 08-13 👀 5916
交行好享贷借10万一年利息是多少?
365bet的网站是多少

交行好享贷借10万一年利息是多少?

📅 07-02 👀 5578